见过戴安全帽吃盒饭的贪官吗?听说过用打包盒装纳贿凭据的骚操作吗?周亚伟这出工地影帝的戏码,把官场贪腐玩出了行为艺术的新高度。当年揣着夜校文凭闯海南的愣头青,怎样就成了收茶水费的江湖老油条?
白日当司理晚上啃书本,硬是从夜校经济管理班杀出重围。那会儿工地上流传着他的传说——他人跑事务用腿,他跑事务用脑,逮着时机就跟人聊凯恩斯、侃市场经济。九二年揣着烫金文凭南下时,谁能想到二十年后他会栽在珠江新城的茶室打包盒上?
零三年东北挂职时那句南边有南边的规则,玩得比现在00后的黑话还溜。开发商们心照不宣排队送茶水费,他倒好,真把自己当茶艺大师了。有知情人爆料,其时有个包工头在酒桌上打听:周处,这工程款...话没说完就被他打断:茶要七分烫,账要走明面。听听,贪钱都能贪出哲学味儿。
白日戴着安全帽在工地指点江山,晚上换上定制西装在会所推杯换盏。最绝的是他小舅子的建材公司,活脱脱便是个洗钱中转站。有工人亲眼看见,老周在项目开工典礼上握着农民工的手说我们要建良知工程,回身就打电话催账:那批钢材的返点再拖,混凝土标号可就说不准了。
珠江新城茶室的服务员到现在都记住,这位退休领导每次必点虾饺皇,打包盒要套三层塑料袋。纪委翻开那些油渍麻花的饭盒时都惊呆了——这哪是剩菜,清楚是行走的违法依据库!难怪网友戏弄:主张餐饮协会给他颁个最佳包装构思奖。
工地围挡上廉洁高效四个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跟他三年前亲手种下的榕树相同枝繁叶茂。有记者跑去现场采访,看门大爷叼着烟说了句大真话:树长得再好,根要是烂了,飓风一来照样倒。
十八大以来落马的厅局级干部中,63%有过底层斗争阅历。这些从前的热血青年,怎样就团体得了权利过敏症?有人说这是寒门出贵子,贵子变蛀虫的现代悖论,要我说,这便是把宦途当生意做的必然结果。
从收受茶水费到操作招投标,从雅贿书画到股权代持,他把温水煮青蛙演绎出了七十二般改变。有知情人泄漏,他办公室挂着清正廉洁的书法,落款竟是某涉案开发商——这操作,连《狂飙》里的高启强都得喊声师父。
要说准则没缝隙那是扯淡。工程范畴一把手权利过大、监管形同虚设早便是揭露的隐秘。但话说回来,当年和他同期挂职的干部,怎样就有人能全身而退?说到底,仍是贪字头上一把刀。老周在审问室里告知时说漏了嘴:开端觉得拿点辛苦费没啥,后来就像滚雪球,停都停不下来。听听,这托言比三流编剧写的台词还烂。
最近纪委通报的数据看得人脊背发凉——工程建造范畴糜烂案涉案金额年均增加18%,能人糜烂占比逐年攀升。这些从前改写命运的斗争者,硬是把人生逆袭剧演成了法制进行时。有网友毒舌谈论:这不便是实际版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别光看领导台上说什么,得看他下班后去哪、和谁吃饭。那些天天把廉洁挂嘴边的,保不齐家里藏着茅台墙。就像村里白叟常说的:会叫的狗不咬人,会喊廉政的未必真洁净。
眼瞅着巡视组的白越磨越亮,可为啥还有人前赴后继往火坑里跳?是侥幸心理作怪,依旧是觉得规则都是给厚道人定的?看看周亚伟的结局就该理解,这年头当官真是高危工作——既要防着糖衣炮弹,还得当心打包饭盒。要不怎样说当官不发财,发财不当官呢?
要是老周当年没收那第一笔茶水费,现在会不会是个受人敬仰的退休干部?再往深了想,那些还在位子上抖机伶的周亚伟们,看到这篇报导是会觉得后怕,仍是暗笑记者太单纯?这事儿,您品,您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