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以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建立智能建造政策机制、技术体系、发展路径和监督管理模式,着力培育智能建造新质生产力,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抓好顶层布局,健全智能建造推进机制,统筹部署试点工作。确保组织上有保障、人才上有储备、决策上有支撑。
加强组织领导。将推进智能建造试点工作列入市委深化改革重要事项之一,融入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2023年2月,印发《乌鲁木齐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实施方案》,聚焦智能建造技术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等七项重点任务,谋划推进试点工作。建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智能建造试点城市联席会议制度,统筹部署智能建造试点工作。2023年4月,成立智能建造专家委员会,为智能建造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决策咨询。
加大政策激励。2024年6月,印发《关于推进乌鲁木齐市智能建造发展的实施建议》,明确以政府投资项目为重点,先试先行开展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工作。同时,对智能建造示范基地和项目在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通过采取“对企业研发智能建造相关新技术所发生的研发费用,合乎条件的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对评定为智能建造项目的设计、施工公司,给予建筑市场诚信加分鼓励”等措施,带领企业推广应用智能建造新技术、新工艺,助力建筑业转型升级。
发挥行业聚集优势,稳步培育智能建造骨干企业,扎实推进智能建造示范工程建设,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示范项目为引领,加快打造智能建造产业集群。
持续推进产业生态建设。2023年3月,成立以72家企业为成员单位的智能建造产业联盟,聚集行业资源打造智能建造生态。2023年、2024年共计确定智能建造示范基地11个,培育16个智能建造骨干企业,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个,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个,做大做强智能建造支撑平台。中建三局新疆分公司充分的利用建筑机器人、物联感知与通信等智能建造技术打造智能建造示范项目3个;新疆冶金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立省级“新疆BIM及装配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平台,深入研究BIM技术,加强产研融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通过部分骨干企业示范带头作用,逐步推动产业升级,打造建筑业发展新引擎。
重点打造试点和示范项目。2023年以来,确定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等13个智能建造示范项目。其中,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航站楼工程是新疆首个BIM(建筑信息模型)全专业正向设计工程,应用BIM技术解决现场各专业碰撞1800余处,根据模型出具各专业平面图256张、剖面图1285张,现场施工效率提升近25%,同时将BIM数字模型与机场GIS(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结合,打造“BIM+GIS”孪生机场,搭建机场建造运营一张图,通过三维立体信息及地理信息,形成电子沙盘,为机场的智慧运营打牢基础。自治区自然资源资料档案库(馆)项目,在地下室墙面涂料施工中,应用智能打磨机器人和智能喷涂机器人,经测算,较传统施工方式,工期缩短约40%,人工费节省约16%,墙面垂直、平整度误差控制在3毫米以内,同时避免实施工程人员高空作业,施工安全和质量均有所提高。通过打造示范项目,探索适宜发展模式和技术应用,为智能建造的推广提供实践经验。
加强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以数字化设计为基础,以数字化监管为抓手,促进建筑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推广数字化设计,2024年5月,印发《关于加快推广乌鲁木齐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通知》,鼓励政府投资项目、大型房屋建筑等项目采用BIM技术,为二维设计图纸和三维BIM设计模型施工图的联合审查工作提供支撑。
打造“1+4+9”(1即“智慧工地”1个监管平台,4即搭建企业库、项目库、人员库和设备库,9即具备质量监督、建筑材料监管等9大功能)智慧工地监管系统,将全市近800个房建、市政等不一样项目纳入该平台,通过建筑材料见证取样、项目经理和总监理工程师到岗打卡等功能,实现施工现场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信息化、无纸化管理。其中,质量监督功能含项目管理等16大类48项内容,并加入“电子公章”功能,在质量和安全监督中全程无纸化,实现“发现—处置—反馈”闭环管控。截至目前,形成质量监督数据4400余条,安全监督数据600余条。建筑材料见证取样功能利用二维码唯一性、AI(人工智能)计算,对混凝土试块、钢筋等主要建筑材料在送检时进行防调换管理,与全市48家检验测试的机构数据实时对接,实现检测全过程可追溯,累计接收建筑材料检测报告22万余份。
充分利用乌鲁木齐市区位优势,加强与中亚国家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合作交流。依托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召开“智建丝路融筑未来”中国—中亚城市建设与建筑展暨研讨会,吸引81家建筑企业参展,集中展示轻型造楼机、多笼旋转电梯等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邀请来自境内外相关政府机构、行业协(学)会等代表,通过演讲、项目推介等形式,宣传智能建造发展成果,签订“中国—中亚绿色智能建造产业合作备忘录”等意向合作协议,搭建建筑企业“走出去”合作交流服务平台,推动智能建造高水平发展。
下一步,乌鲁木齐市将围绕智能建造试点工作目标任务,汲取其他试点城市经验做法,持续推动智能建造重点工作走深走实。在已确定的13个智能建造示范项目中,通过设计帮扶、专家跟踪指导帮扶、现场质量安全帮扶3项工作举措,对项目指导和服务,及时总结提炼一批提品质、降成本的智能建造技术和经验做法。持续完善“智慧工地监管平台”板块功能,通过AI识别分析事故隐患及安全风险,助力安全管理提质增效;完善CIM平台中建筑、地下管网数据等详情信息,打造城市数据底座,拓展房产交易管理、建设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应用场景,实现城市建设信息化、动态化管理。积极推动甘泉堡经开区建设“绿色智能建造产业园”;加强产学研融合,推动校企合作开展BIM技术应用试点工作,推进校企联合共建智能建造技术中心,加强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提升智能建造领域相关技术。
近日,从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获悉,2024年,全省累计改造小区1545个,达年度计划任务的101.05%,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截至2024年11月底,已改造供排水管网116.87万米,接入管道天然气的小区253个,加装电梯437台,新增停车位21938个、新增充电桩3620个,新增实施物业管理的小区278个。2025年,安徽省计划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88个。
近年来,湖南省开展污水处理质效提升行动,推动污水处理由“厂网分离”“按量付费”向“厂网一体”“按效付费”转变,极大的提升了城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
1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草案)》。条例的通过标志着我国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强调了保护优先的原则,为未来的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近日,福建省厦门市发布《关于优化住房公积金贷款家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和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款比例的通知》。
地良村位于贵州省天柱县,其原名“地凉”,乾隆皇帝曾慕“地凉歌”之美名而至此,并赐题词“钟灵毓秀,人大地良”,从此“地凉”改名为“地良”。
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实施工程的方案严重缺陷清单(试行)》
内蒙古自治区住房资金中心公积金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试点工作高标准通过验收